公司要闻
公司要闻

全国统一热线:

0514-8999 9999

公司要闻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司要闻

新时代廉洁故事|白玉兰

  中秋节放假,处长李磊到老同学钱轲家喝茶,二人相谈甚欢,这时,老同学拿出一幅临摹的字画来请李处长指正,说是专门为他画的。李处长没当一回事,第二天下班,发现妻子已将字画挂起来了,细细欣赏后,愕然发现这竟不是昨晚看到的临摹之作,而是价值连城的真迹。妻子还说,与字画封在一起的,还有一张王总的名片……
  钱轲最近心情很烦躁,自从老同学李磊收下慧心大师的《白玉兰》“临摹画”后,已经好几天没有动静了。王总那边又三天两头打电话催问,闹心!
  这天,钱轲从茶楼出来,手机响了,李磊打来的,邀他家中喝茶,带上王总。
  “成了!”钱轲一块石头终于安安稳稳放回心底。
  第二天,钱轲带着王总造访。
  一进李处长的书房,钱轲便眼前一亮。书房虽小,却极雅致,茶几一张,字画满墙。
  茶过三盏,主人便笑道:“我这人没有其他爱好,就好字画,听说你们也对字画情有独钟,所以请你们来玩赏玩赏。”
  钱轲大学毕业后耍过几年画笔,稍微懂一点字画,王总对字画却完全是一窍不通,两人赶紧说:“还请李处长指教。”
  李磊也不客气,拿出一幅李唐的《万壑松风图》。他不讲线条,不讲色调和构图,专讲画家本人风骨,讲字画背后画家的心路历程。
  李磊穿行字画间,娓娓而谈,呕心沥血的艺术家、铁骨铮铮的革命者、气吞山河的武侯帝王,沦落江湖的布衣卿相……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,全都叮叮当当如玉珠掉落一地;家、国、天下,全都融入眼前这一幅幅字画中。
  钱轲听得如痴如醉,王总也情不自禁弯下腰去,细细品鉴。
  “别看我书画满墙,其实,”李磊手指满屋字画,笑道,“这些,都是赝品,是后人临摹之作。”
  王总大惊失色道:“李处长,您是开玩笑吧!以您的身份,收藏的怎么会是赝品呢!”
  “这些临摹者,有名臣,有爱国志士,有襟怀天下的文人,有里巷墨客,都是人品绝佳之人。”李磊肃然,“我收藏的并不是字画,而是书写者的那片赤子之心!”
  王总眼中已有敬意。
  “这,是我的藏品里唯一一幅真品!”李磊指着书房正中间一幅画说。
  钱轲顺着李磊的手指看去,内心不由一震:慧心大师的《白玉兰》,正端端正正地挂在墙上。
  李磊将客人的表情看在眼里,微微一笑:“慧心大师一生传奇。年轻时,是名满京师的风流才子;声名鼎盛后,却看破红尘,别妻离子,遁入空门。靖康之耻,金兵破汴京,掳二帝,慧心抗金出山,加入义军,立下不朽功业;却不料被叛徒出卖,身陷囹圄……这幅画,便是慧心大师就义遗作。”
  “君子如兰,爱身如玉。”顿了顿,李磊深深一叹,“世人爱他的风雅,我却敬他的风骨。慧心大师一生君子,洁身自好,画作存世不多,笔法、境界、风骨绝佳,多被后人临摹造假,鱼目混珠,甚至被后人利用,谋财换利,实在可悲可叹!”
  “真假鉴别其实不难,很多临摹者技法高超,几达以假乱真地步。但真品有一处却是造假者无论如何也模仿不了的。”李磊用手指向《白玉兰》左上角,那里几瓣玉兰花瓣,却有一瓣显出一抹红。
  钱轲和王总心里咯噔一下:他们送的《白玉兰》通体如玉,哪来红色花瓣!这不是他们送的画!
  “白玉兰不是洁白如玉吗?怎么会有红瓣呢?”钱轲忍不住问道。
  “这不是污渍,也不是颜料,”李磊指着红色花瓣,“这是慧心大师后人的鲜血染就,陈年历岁后凝固而成。”
  原来,慧心大师的《白玉兰》一直被其后人保存,抗日战争期间,有日军大佐慕大师声名,名求实抢。大师后人为保先人遗珍,怀藏《白玉兰》连夜逃离,却被敌人开枪击中。大师后人凭着一口气支撑,奔逃中原。来到抗日根据地时,已伤重垂死,临终前,他将此画托付给根据地见到的第一个红军战士。
  “那位红军战士,就是我爷爷……此画虽经多重包裹,但旅途辗转奔波,大师后人鲜血如注,力透包裹,染红了画作一角。”李磊缓缓地说,“这,就成了鉴别真伪的唯一证据。”
  “世上流传的赝品,都是以染血前的《白玉兰》为摹本,像则像矣,但这些摹本,都少了慧心大师的赤诚风骨,少了他后人的爱国之心。”
  说着,李磊从架上拿起一卷画轴,递给老同学。画轴一端露出一角名片,上面写着一个“王”字。
  钱轲顿时立直身子,接过画轴,连声道:“唐突、唐突。”
  两人再也不好意思多留,起身告辞,李磊也不挽留,只说远来是客,就送一幅自己平时涂鸦练笔的字吧。
  两人带着画和李磊送的字,匆匆离去。
  书房,李磊一人立于《白玉兰》前,良久。
  车内,王总将“赝作”随手扔在后座,钱轲坐在副驾驶上,打开李磊送的字,上书:不求真迹,只求真人,一心为公,此心光明。
  (本文系第六届“藕花洲杯”廉洁故事大赛故事续写二等奖作品,作者单位:江苏省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)
 
责任编辑:刘希愚
总平台审核编辑:翟钰